反式脂肪酸为什么难减 怎么样排出体内反式脂肪酸
听说反式脂肪酸人体摄入后代谢不掉,是不是有这样的事,为什么人体不能吸收反式脂肪酸?如何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能减掉吗?反式脂肪酸究竟有多可怕,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本文导航
反式脂肪酸怎么排出来
反式脂肪酸一般在体内代谢的时间,要超过59天,一般的脂肪,在体内代谢的时间大约6-9天,这也是反式脂肪酸容易在体内积累致病的原因,是心血管病的重要诱因。
反式脂肪对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食用反式脂肪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因为它可令“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并使“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世界各地的健康管理机构建议将反式脂肪的摄取量降至最低;一般认为,经过部份氢化的植物油和纯天然的植物油相比,前者对于健康造成的风险较大。世界卫生组织不断在其《预防和控制非传染病:实施全球战略》报告中,重申要‘逐步消除转脂肪酸’。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饮食中仅应包含极小量的反式脂肪,低于每天摄取热量的1%。以一个每日消耗2000卡的成人而言,这个量相当于每天摄取不超过2g。
一些临床研究说反式脂肪酸/氢化脂肪 可能和肥胖症、新陈代谢综合症状和糖尿病有关。也不清楚到底在牛肉、羊肉和乳制品(在反刍动物的胃发酵制成)自然地存在的反式脂肪酸是否具有同样风险。
人的新陈代谢要求的一些基本脂肪酸被加氢过程毁坏。这也许是特别令人关注的是被认为是在典型西方饮食短缺的奥米加3脂肪酸。
「部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会令有助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胆固醇(HDL)减少,令引致血管梗塞的「坏」胆固醇(LDL)增加。此外,反式脂肪更容易导糖尿病等其它严重疾病。
氢化脂肪增加患上冠心病风险(CHD)的原因和饱和脂肪一样,它们都会提高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或坏胆固醇) 的水平。它也会减少帮助从动脉清除胆固醇的「好」脂蛋白HDL的水平。氢化脂肪酸亦会令LDL/HDL坏胆固醇好胆固醇比率的增加接近两倍。
一项有700位护士参与的研究显示,在食用反式脂肪酸最高的护士比最低的高出73%「C-reactive protein」(CRP,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因素)的危险。
想要从食品原料花样繁多的名称中把它找出来其实也不难。前面提到焙烤食品、固体饮料是反式脂肪酸的“大宗主”,还有常见的油炸食品和各种酱,凡是遇到这类食品都要多加注意。购买的时候先要看配料表,如果出现了“氢化”、“精炼”、“起酥”、“植物奶油”、“植脂”、“奶精”、“代可可脂”等字眼,肯定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
在购买食品时先仔细读食品标签,如果看到配料表上有以下油脂种类,则意味着其中可能存在反式脂肪,尽量不要购买: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如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菜子油等)、精炼植物油和精炼油脂(因它们中包括部分氢化植物油)、酥油、起酥油、植物奶油、植物脂肪、人造奶油、人造黄油、麦淇淋。此外,还有植脂末和奶精也需要警惕,因为它根本不是奶的精华,其主要成分依然是氢化植物油,其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
此外,方便面中也多含有棕榈油。记者看到,今麦郎骨汤弹面、康师傅西红柿打卤面等都在使用。专家指出,棕榈仁油饱和度更高,全氢化后对人体危害不小。
怎么避免反式脂肪酸
1.降低记忆力
研究认为,青壮年时期饮食习惯不好的人,老年时患老年痴呆症的比例更大。反式脂肪酸对可以促进人类记忆力的一种胆固醇具有抵制作用。
2.容易发胖
反式脂肪酸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容易在腹部积累,导致肥胖。喜欢吃薯条等零食的人应提高警惕,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会造成明显的脂肪堆积。
3.易引发冠心病
根据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反式脂肪酸能使有效防止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胆固醇的含量下降。
4.容易形成血栓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人体血液的黏稠度和凝聚力,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对于血管壁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危害尤为严重。
5.怀孕期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他们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酸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
6.影响男性生育能力
反式脂肪酸会减少男性激素的分泌,对精子的活跃性产生负面影响,中断精子在身体内的反应过程。
7.影响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
反式脂肪酸还会对青少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如何才能远离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严重,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保证人们成功“躲避”反式脂肪酸的“狙击”呢? 天津医科大学营养学副教授王宝亭认为,反式脂肪酸由于是非天然的成分,所以很难被人体适应,摄入后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沙拉酱、起酥油、人造黄油等食品制造原料是主要用于西餐的配料,如果能够延续中国传统饮食习惯,基本上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再有,一些饭店出售的面食中,可能也含有反式脂肪酸,人们在外就餐点菜时要特别注意。另外,人们在超市选购食物时,应尽量避免购买含有植物氢化油、人造黄(奶)油、人造植物黄(奶)油、人造脂肪、氢化油、起酥油等成分的食物。由于烹饪加工也会使食用油产生反式脂肪酸,所以要减少油脂的反复使用,戒除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 王宝亭表示,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虽然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但并不是所有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害,共轭亚油酸就是一种有益的反式脂肪酸,它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因此,在对待反式脂肪酸的问题上,人们不仅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要有健康的发展眼光。总之,人们应适当保持传统的中国饮食风俗,享受可持续的绿色生活。
怎么样排出体内反式脂肪酸
不能减掉。因为它是进入人的血液循环的。长期食用,必定是三高的罪魁祸首。杜绝吧
反式脂肪酸好处与坏处
反式脂肪属于比较难以分解的,我们每天会摄入很多脂肪,但有些是身体本身能分解的,这些就还好,但是反式脂肪酸是人体很难分解的,而且容易堆积在人体中,说人胖,一般是只一个人很多肉,但是有一种胖是身体内部的胖,就是人体器官与器官之间有油脂,就像鸡身体里有一块块黄色的油脂一样,很难减。
反式脂肪酸的七大危害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推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呼吁各国政府行动起来,争取在2023年以前,逐步减少乃至完全停用食品中的人工反式脂肪酸。[1]消息一出,就引起很多讨论,各种说法纷至沓来。
“反式脂肪酸特别难消化,是变胖的元凶。”
“饼干、蛋糕都不能吃了。”
……
真相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细看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反式脂肪酸”和“工业生产的”。
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图片来源:who.int)
关于反式脂肪酸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
首先,反式脂肪酸,也是脂肪酸。人体对脂肪酸是一视同仁的,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反式脂肪酸更难消化;至于变胖与否,跟其他食物一样,关键在于摄入的剂量。
所谓的“反”,是针对“顺”而言的。我们平常接触到的油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油脂,富含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凝固态;一类是植物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液态。而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分子结构,又可以分为两类,顺式的和反式的。
脂肪酸分类
天然存在的不饱和脂肪酸,绝大多数是顺式脂肪酸,只有牛羊肉和乳制品中,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酸。相比之下,油脂的加工和使用环节,比如,油脂的氢化、精炼、脱臭,或者煎炸过程中(温度越高、次数越多,反式脂肪酸含量越高),都有可能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这些人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也是个人膳食中,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2]
其次,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就意识到,血脂水平会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我们平常去医院查血脂,一般会查四个东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C)是心血管的破坏因素,越高患病风险越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C)则是心血管的保护性因素,高点才好。[3]
1990年,Mensink等学者发现,食用反式脂肪酸,会导致LDL-C水平增高、HDL-C水平降低。[4]
根据LDL-C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反式脂肪酸与LDL-C的关系两个已知条件,一个结论浮出水面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应该减少到什么程度呢?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不超过1%,更通俗一点讲,每天食用的反式脂肪酸,最好不超过2克。
下一步,就是怎么做。
因为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健康,所以,各国政府先后都开始了干预研究。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参考,结果显示,国家层面的干预,通过立法强制要求加工食品更换配方、减少氢化油脂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有益居民健康;而个人层面的干预,参考了各国的干预手段和干预效果,结果发现,个人层面的干预,效果不大理想。[5]
于是,才有了开头的指导意见。
换句话说,在反式脂肪酸这件事儿上,国家政策的力量远大于个人防护,诸位读者大可不必过于忧虑,安心等待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即可。
另一方面,国内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差异,中国居民的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只有大概千分之四的居民,超出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剂量。[6]
各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6]
即使超出的这些,也与国外不太一致。研究表明,国内居民摄入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植物油,糕点、面包、饼干等加工食品,占比较小。
反式脂肪酸的来源
所以,对于国内读者来说,学会科学用油,才是最重要的。把每天摄入的食用油,控制在30克以内,尽量避免高温烹饪、反复煎炸,对于维护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既然牛羊肉和乳制品中有反式脂肪酸、植物油加工也会出现反式脂肪酸,那我不吃这些可不可以,改吃动物油脂?”
不可以。
牛羊肉和乳制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有益成分却不少,不可顾此失彼;至于动物油脂,虽然没有反式脂肪酸问题,但是,富含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也会引起疾病。
所以,健康饮食,并不是“吃某某食物就好”,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态度 ,均衡、适量。
--------------------------------
参考文献
[1]宋林丽, 吴崇荣. 丙烯酰胺毒性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 卫生学分册, 2005, 32(6): 325328.
[2]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代替GBZ 50-200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EB/OL]. [2018-05-06]. http://www.nhfpc.gov.cn/zhuz/pyl/201504/9f591f41c28145f3afcb0010636fd221.shtml.
[3]董红运, 于素芳. 丙烯酰胺的致癌性研究进展[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 29(9): 858861.
[4]武丽荣, 蒋新正, 鲍元奇. 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及减少措施[J]. 中国油脂, 2005, 30(7): 1821.
[5]VESPER H W, BERNERT J T, OSPINA M等.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Biomarkers for Smoking and Biomarkers for Acrylamide Exposure in Humans[J].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Biomarkers, 2007, 16(11): 24712478.
[6]宋雁, 李宁. 食品中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J]. 卫生研究, 2005, 34(2): 241243.
[7]管正学, 王建立, 张学予. 我国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J]. 自然资源, 1994, 5: 5459.
[8]阮亮, 李迎春. 食品中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影响[J]. 国外医学 (卫生学分册), 2005, 6: 000.
[9]世界卫生组织 | 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情况说明档案[EB/OL]. WHO, [2018-05-05]. http://www.who.int/foodsafety/areas_work/infosan/infosan_archives/zh/.
凡来源署名为“蝌蚪五线谱”的内容,版权归蝌蚪五线谱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申请转载授权或合作请发送邮件至editor@kedo.gov.cn。本网发布的署名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如有侵权,文责自负。
作者:赵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