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什么病能减肥吗 糖尿病减肥可以有改善吗
谁知道得什么病比较减肥???生病能减肥吗?得什么病才能减肥?糖尿病能当成减肥吗?瘦下来后能不能治好?糖尿病人可以减肥吗?
本文导航
征集一个快速减肥的办法
肠胃有病的人比较瘦.
胃主要进行一部分消化,但吸收的东西也不多,
小肠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
我们班的一个人肠胃不好,靠那么瘦,怎么吃都不胖,汗~
(不过,胖不胖有什么关系呢,主要是要健康嘛~)
为什么减肥会容易生病
会的,如果是大病一场的话,会使人瘦很多
但建议你千万不要用生病来减肥,这样不划算哦
健康才是最美的
减肥容易出什么毛病
相思病
,这样你会得不偿失的
减肥后糖尿病会彻底好吗
绝对不能,肥胖与糖尿病相比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要小的多。糖尿病患者必须真正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它有多大的危害,它应该怎么防,怎么治,这样才能做一个自己知道而且自己能够了解、自己可以做事的糖尿病患者,而不是一种盲目的、被动的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脑、肝、肺、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达80多种。临床上常见的,并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的慢性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眼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函盖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 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的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性功能障碍,可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但大多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医学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管病变、骨盆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下肢坏疽病变:糖尿病下肢坏疽,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它的发生机理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 缺氧以到坏疽发生。
糖尿病专家董康教授指出,治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要定期监测。定期查查血糖、血压、血脂、血液的粘稠度、体重。
糖尿病减肥可以有改善吗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通过饮食治疗,可以减轻胰岛素β细胞的负担,有利于β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以使肥胖者降低体重及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和敏感性。可见,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基本疗法,饮食疗法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 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比作是5匹马拉1套车的话,那么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就应该是这套车的驾辕之马,也就是说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是最为重要的。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人,在任何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可以说,一位病人可能不需要药物治疗,个别病人无法进行体育煅炼,但对任何一个糖尿病人来说,没有饮食治疗就没有糖尿病的满意控制。 糖尿病饮食治疗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的轻症及并无症状的患者,往往可获得良好效果,无需借助药物治疗。至于重症或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再采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方可取得疗效。所以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石和基础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是药物,它除了向人体提供能量及必须的营养物质外,有些食物还具有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特殊功能。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传世名著《千金方》中提出了“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药尔”的食疗理论,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疗在康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任何治疗手段的基石。 1、绝对禁止吸烟,吸烟可加速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2、禁饮一切酒,因酒精为“反营养素”,不利血脂和血糖的控制,还会引起脂肪肝,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患者应彻底戒绝酒类。 3、禁食各种糖及含糖的食品饮料。 4、禁止食用激素及含激素的食品、药品。 5、各种肥肉、动物内脏不宜吃,特别是肥猪肉。 6、各种油炸、油煎食品不宜吃,病症轻者要有选择的吃,一次少吃些。 7、水果中富含糖类,而且能迅速被机体吸收,易引起高血糖。重病患者不宜多吃,病情稳定者可以适量的吃一些。水果最好在餐前一小时吃,选择含糖量低(含糖量在14%以下)的水果吃。如西瓜、草莓、鸭梨、樱桃、枇杷、苹果、葡萄、桃子、菠萝、橙子、柚子等。 8、每天主食是必须吃够的,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主食是构成身体之源,主食决定身体状况。医学研究证明,如糖尿病患者对主食限制过严,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也会影响病情的控制,不利于糖尿病治疗。所以每天主食最低不得少于300克(干品),对糖尿病人来说,主食必须是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高纤维主食,而不是市场上的低纤维高碳水化合物主食。高纤维主食为低热量复合主食,高碳水化合物主食为高糖、高热量主食。198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向糖尿病人正式推荐高纤维膳食。 9、每天必须吃500~600克蔬菜,可根据个人饮食习惯选用以下蔬菜:冬瓜、苦瓜、黄瓜、南瓜、西红柿、西葫芦、莴笋、水芹菜、生菜、豆角、紫菜、蘑菇、芹菜、茭白、菠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柿子椒、木耳、海带、菜花、卷心菜等含糖量低的蔬菜。 10、每天必须进食100克豆制品或豆腐。 11、每天可食100克各种肉食,最好吃瘦肉,不要购买市场上的熟肉,而必须自己在家里烧炖。 12、每天喝300~500克纯牛奶,最好在下午和晚上睡觉前喝。 13、每天可吃1个鸡蛋,胆固醇高者不要吃蛋黄。 14、饮食要清淡,每天食盐不要超过6克,要养成“口轻”的习惯。 15、炒菜时烹调油(必须是植物油)不要放油太多,每天不超过18克为宜。 16、如有条件,每天可食1~2个核桃。 17、饮食要有规律,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切不可暴食暴饮。 18、总之,饮食做到生、素、酸、苦、淡及细嚼慢咽;一高四低——高纤维素,低热量、低糖、低油、低盐。 19、每天主食要米、面混合食用:一顿米饭两顿面食,或两顿米饭一顿面食。米面混吃可达到营养互补、均衡,更有利于健康。 20、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胡椒等。 21、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疾病,合理的饮食治疗必须常年坚持,不得随意调换或中止,以稳定血糖、延缓和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22、饮食中的主、副食数量应基本固定,不要任意增减。 23、早晨进行体育煅炼时,不宜空腹。 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协和医院向红丁教授形象地将它比喻为糖尿病“五驾马车”综合疗法的“驾辕之马”!五匹马拉一辆车,驾辕的当然作用非同小可了。这其中的理由可以概括如下:1、饮食质与量直接对血糖及病体康复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合理限制食物来控制血糖是一种直接的方法。2、药物是通过糖代谢组织介导而间接发挥降糖作用。药物只有建立在成功的食疗基础上,才能更有效、更安全,并减少其剂量和毒副作用。但多数糖尿病人的食疗观点及具体方法却存在着一些误解。为了正确认识、全面科学地把握饮食疗法,有必要对常见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 误解一:食疗不如吃药。迷信药物,忽视食疗是根本性错误。为了尽早达到标准疗效,切实提高糖尿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必须采用综合疗法,其中就包括食疗。 误解之二:日常饮食控制食品含糖量最重要。事实上,食品的含糖量是用化学的方法测出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值,无法准确说明和正确描述这种含糖量与人体血糖的关系(即对血糖的影响状况),能真实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的是“血糖指数”。“血糖指数”概念由Jenkins等在1981年率先提出。当时他们将60余种常用食物和简单糖类做人体试验,以观察各种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算出各自占等量葡萄糖在2小时时血糖反应曲线下面积的百分比,作为各种食物的“血糖指数”。结果显示块根类蔬菜的血糖指数最高(如土豆高达80%±13%),谷类次之,豆类最低。食物的含糖量与血糖指数未必成正比。显然,血糖指数比实验室静态的化学测定食物中可利用的碳水含物的含量更能真实地反映食物在体内的生理效应,根据血糖指数调节糖尿病饮食将会更准确、更科学。可以说,构成糖尿病饮食质量的首要条件是血糖指数,而不单纯是食物的含糖量。 误解之三: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食品最好。糖之于人体具有双重作用,一是过多则对人体发生毒性作用;二则是供给人体生理代谢及病体康复的首要能量来源。对于病体而言,则更需要合理充足的能量供应,在糖尿病人饮食中糖提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否则会影响病体生理代谢活动的供能及糖代谢组织、糖耐量的修复,甚至通过引起糖异生过多而产生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因此以往的“吃糠咽菜”极端限制糖摄入的饥饿疗法很快被医界淘汰,而以真正不含任何碳水化合物的“无糖”食品为主食,更是不可取。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极难找到真正意义的“无糖”食物,因蔬菜及肉类均含有一定量的糖(碳水化合物)!甚至某些标有“无糖”字样的食品不但含糖,而且可能含糖量、热量及血糖指数还较高,如“无纯糖”的米面食品含糖量约在60%~70%以上;牛奶粉(全脂)含糖量35%,热量552千卡;脱脂牛奶粉含糖高达52%,热量361千卡。故不可盲目地不加限制的食用。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无糖”概念应有清醒的认识,对“无糖”的食品应理智地选择。“无纯糖”不等于“无糖”,市场上食品标示“无糖”是一种极易产生误导的不科学用语。假如不添加纯糖的食品即可称作“无糖”食品的话,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米、面食品(米饭、面粉、挂面等)均可堂而皇之地称作“无糖”食品!总之,对于糖摄入量的控制要从血糖指数、糖供热比值、热量含量、含糖量几个重要因素全面、科学地把握。从糖供热比值的角度而言,食品中所含糖提供的热量宜占总热量的60%左右。饮食“含糖量越低越好、无糖更好”的观念不仅是错误的,也是极不科学的。 误解之四:避免缺乏营养、饮食无需控制。不良生活方式——高热量饮食、体力支出过少,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而糖尿病的治疗应首先杜绝这种不良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不良饮食习惯。“饮食无需控制”的观念认为,“人是铁,饭是钢,”饥饿就是缺乏营养。其实过量进食并未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糖分停留在血液中,反而加重了病情;还有人认为可采取“血糖高了就加药”的方法则更是大错特错了。热量超标,血糖过高,最终使血糖难以控制,并发症层出不穷,不断增加的超剂量药物发生继发性失效且毒副作用日显,严重影响了糖尿病人的生命质量及寿命。这种试图以超大剂量药物控制高血糖来保证其随心所欲饮食的做法,是一种极不可取的短期行为。摄入食品量常以总热量为限,随意“吃”不是福,只有科学地吃才能保证健康。 误解之五:稀饭可随意喝。稀饭的固形成份多是米、面为主,并含有大量水分,尽管糖含量不高,但其所含碳水化含物(糖)消化吸收速度较快,常会致餐后血糖升速快、升幅高,这是由于血糖指数较高,故应予限制。这类似于土豆虽然含糖量仅16%,但因其血糖指数(80±13%)最高,比含糖量高达73%以上的米面食品还要受到更大的限制一样。推荐以豆浆(煮沸15分钟以上)取代普通稀饭(粥),间或添加西红柿(番茄)鸡蛋汤、豆腐脑、冬瓜海米(海菜类)汤等。这些汤类不但血糖指数极低,而且营养丰富,更具有改善脂代谢及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误解之六:进食既然少,就要保证精。现代食品加工机械及工艺的改进,是人类饮食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其目的本应是为人类提供更为有益健康且感官优良(色、香、味俱佳)的食品。其中“有益健康”则是任何食品加工的最重要且是首要的必备条件,它应做到尽量保留原食物的天然营养素质,在此基础上尽力改善口感。早在1965年美国专家Schroder通过实验了解到缺铬对糖代谢及动脉硬化的影响,就已明确提出精制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并例举小麦加工成精制面粉后除营养素大量丢失外,仅微量元素铬就减少了2/3,这是对糖、脂代谢调节极为不利的因素之一。但遗憾的是,我国到现在为止,很多地区人群仍习惯并热衷于食用精制小麦粉及其制品,并以这种不利于健康的不良口感习惯作为最高口感标准。甚至有相当多的糖尿病人宁愿牺牲健康以追求这种“精面粉”感官上的满足。 误解之七:控制数量最重要。针对糖尿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了达到食疗的最佳效果,在不超出总热量限制的前提下,应以改善和提高饮食的质量为主,控制数量为辅。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血糖指数要低(50%左右),糖供热比值占食品总热量的60%左右,热量含量每百克约300千卡,含糖量约50%,营养素比普通饭更丰富、平衡,在不超出总热量前提下,主食基本满足一般食量病人的饱腹需要。这就要求食物品种要尽量多一些,主食主张采用多种谷类与多种豆类的混合成份。由于某一种谷类食物营养单一且血糖指数与含糖量较高,故不提供单独食用,又因为精制小麦粉血糖指数及含糖量比全麦粉和任何一种谷类食物都明显增加,而营养素却大量丢失,不主张单一食用。因此,不但“吃糠咽菜”之饥饿疗法和“饮食无需控制”的随意饮食主张都是错误的,而且“六两米面”之半饥饿主食方法也不完善,理应采用以“质控”为主,“量控”为辅,以提高和改善糖尿病饮食质量为核心的“质量控制”新方法。 看起来是够复杂的,但为了治病还必须搞清楚。怎么办好?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到正规糖尿病专科诊治是您较好的选择。 不知以上回复对您是否有帮助? 祝您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