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吃青团 清明节10个习俗
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清明节吃青团是哪里的风俗习惯?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清明节的习俗青团,清明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吃青团,青团到底是怎么做的?清明节为什么要吃青团?
本文导航
吃青团是清明的习俗吗
1、禁火的旧制
清明节吃寒食源于周代的禁火旧制。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即在清明节期间不能生火,这个时候只能提前准备好冷食,如清明果青团就是其中一种很受欢迎的食物。
2、象征希望和生命清明节又叫寒食节,寒食节的主要是家家禁烟吃冷食,在古时候这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象征着新希望、新生命。另外,清明节吃寒食还有一种“感恩”意味,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3、文化的传承现在青团可能作为扫墓祭祀的功能渐渐淡化,而更多被人用当作一种小吃。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无疾而终,很多地方都没有在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了。不过,文化传承还是一直提倡吃青团。
清明节吃寒食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将“吃”上升为“文化”,也能够更好的宣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华文化流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清明节吃青团的寓意
是上海的风俗习惯,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
清明吃青团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10个习俗
清明节主要习俗是什么
清明吃青团是习俗吗
说起清明时节吃青团,大家并不陌生,青团,是一种江南地区的特色小吃,基本做法就是将艾草的汁拌入糯米粉,然后将面团包裹进馅,这样一道不甜不腻,带有青草香气的小吃就做成了。
我们知道,作为主要原料之一的艾草是有药用价值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艾灸则通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在《孟子》中也有“七年治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由此可见艾草的医学价值。那么,由艾汁做成的小吃青团一定具有养生价值了。
做青团很容易,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准备食材,艾草,糯米粉300g,白砂糖40g,小麦淀粉80g,猪油30g,豆沙
第二步:准备艾汁
采摘新鲜嫩绿的艾叶,一般人们喜欢用清明前的艾草,因为此时的艾草新鲜嫩绿。然后将清洗干净的艾草榨汁后过滤。新鲜细腻的艾汁就准备好了。
第二:准备面团
将准备好的食材(糯米粉,白砂糖,淀粉,用榨好的艾草汁)用来和面,面团和成面絮状的时候加入猪油,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松弛10分钟。
第三:准备馅料
青团的馅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搭配,比如常用的豆沙,蛋黄,枣泥,白糖黑芝麻等,做好备用。
第四:做青团
青团做成小季子,包入适量的馅,揉成球状。
第五:蒸熟
锅中烧开水,将做好的青团热水上锅蒸熟,开大火蒸8-10分钟左右。美味的青团做成了。
每逢清明时节,江南地区几乎都要蒸青团,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来祭祀,但现在它的这种功能已经日益淡化。朋友们,学会了吗?做出具有你自己特色的青团吧!
清明吃青团是哪个地方的习俗
清明节时吃青团主要是为了延续寒食节禁火冷食的习俗。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主要是将艾草弄成汁后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或者别的馅料,然后上锅蒸熟。青团的外表是艾草的青绿色,而且带有悠长的青草香味。青团属于一种寒食,提到寒食,那必定要说到寒食节。最早在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在他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而人们则会在这一天准备好糕点,在清明节时禁火。渐渐这种习俗流行于江南,后来便有了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