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敲胆经 敲打胆经的正确位置图
人体使用手册中敲打胆经的四个穴位的名称是什么?人体使用手册的敲胆经是指哪几个穴位阿,用什么敲胆经?敲胆经可以用小木锤来敲吗?晚上7点左右可以敲吗?
本文导航
胆经最怕一个穴位
十一、足少阳胆经 少血多气
足少阳胆经少血多气,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不断地吸湿冷降变化。
1 瞳子髎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别名] 太阳,前关,后曲。
[穴义] 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穴内后冷降归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
水气。髎,孔隙也。瞳子髎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
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
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瞳子髎
。
2)太阳。太,大也。阳,天部的阳气也。太阳名意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本穴为胆经第一
穴,位处头面的天部,而胆经气血所处为半表半里,胆经体内经脉无物外传本穴,穴内气血为
空虚之状,穴外的天部之气因而汇入本穴,本穴物质来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阳。
3)前关。前,与后相对,指人头面的前面部分,前为阴、后为阳,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之性
。关,关卡也。前关名意指穴内的寒湿水气被关卡于内,不得吸热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后曲。后,与前相对,指人头面的后面部分,后为阳、前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阳热之性
。曲,隐秘也。后曲名意指穴内外散的阳热之气隐而不见。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汇
集而成,气血的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而在穴内同时进行的吸热蒸发则如隐而不见,故名
后曲。
5)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由穴外汇集本穴的气血物质主要为手太阳经上行外散的阳热之气、
手少阳经向外飘散的湿冷之气,故本穴为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寒湿水气散热后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胆经下传于听会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2 听会
[别名] 耳门,听呵,听诃,后关。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
[名解]
1)听会。听会者即耳能听闻声音也,此指穴内的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无物阻隔声音的传递
也。本穴物质为瞳子髎穴下传的天部寒湿水气,至本穴后,此气吸附了更多的天部寒湿水气并
化雨冷降于地,天部气血因而变得虚静,如远处声音听亦能明,故名听会(除上述解释之外另
有一解,此即是从阴阳的角度来解释听会之名。听的感官过程为耳朵接收外部声音,也就是从
外入内、从阳入阴。由于声音传递的这一过程是从阳入阴,因此,它要求耳部的气血运行变化
也要与此同步,表现出由阳向阴的变化转变,如此,人体外部的声音之阳才能进入体内的阴部
,声音感受器才能听之而会。)
2)耳门。耳,穴在耳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进入耳腔。如听会
之解,本穴的气血变化为气态物散热冷降并化为地部经水,经水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进入耳腔
,本穴如同胆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
3)听呵。听,闻也。呵,大声喝叱之意,此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大于体表内部。听呵名意
指体表外部的声场强度要大于体表内部耳朵才能听受。听诃名意与听呵同,诃为呵的异体字。
4)后关。后,指头的后部,前为阴、后为阳,此指阳气。关,关卡。后关名意指穴外的阳热
之气不能进入穴内。理同听会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耳腔。
[功能作用] 清降寒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热则泻针出气。
3 上关 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别名] 客主人,客主,太阳。
[穴义] 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
[名解]
1)上关。上,上行也。关,关卡也。上关名意指胆经的清阳之气由此上行。本穴物质为听会
穴吸热上行的弱小水气,在上行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加入其中,至本穴后清阳之
气吸热上行,滞重水湿则冷缩降地,本穴如同气血上行天部的关卡一般,故名上关。
2)客主人。客,宾客也。本穴为少阳胆经之穴,风气为主,肾气为客,此指穴内气血为肾水
之性的寒湿水气。主人,指穴内气血。客主人名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水之性的寒湿水气。本穴物
质为听会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外部的寒湿水气亦汇入其中,至本穴后
气血则变为肾水特性的寒湿水气,故名客主人。
3)太阳。太阳,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来自天之上部的冷凝水气。理同上关名解。
4)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的气血物质既有手少阳外散的寒湿水气又有足阳明外散的湿热
水气,故为手足少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凉湿水气冷降下行交于听会穴,小部分凉湿水气吸热上行。
[功能作用] 升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 颔厌 手少阳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
[名解]
1)颔厌。颔,下巴也,为任脉及足阳明经所过之处,此指足阳明的气血。厌,厌倦也。颔厌
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以风行之状输向头之各部。本穴物质为上关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行至本穴
后,水气吸热胀散化风而行并由此输向头之各部,足阳明经头维穴输供头部的精微物质因而受
到损害,本穴气血为足阳明所厌恶,故名颔厌。
2)手少阳足阳明之会。本穴外传的阳热风气并入足阳明经头维穴外输的气血当中,故为手少
阳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于悬颅穴并输向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 推动足阳明气血的传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5 悬颅
[别名] 髓孔,髓中,米啮。
[穴义] 胆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显。
[名解]
1)悬颅。悬,吊挂也。颅,古指头盖骨,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颔颅名意指胆经的天部
之气在此散热后吸附水湿。本穴物质为颔厌传来的温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并吸附天部中
的寒湿水气,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的水湿云层一般,故名悬颅。
2)髓孔。髓,骨之所主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胆经天部的
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如悬颅名解,本穴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其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
之雨如从孔隙中落下一般,故名髓孔。髓中名意与髓孔同。
3)米啮。米,微小之物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中聚集的水滴。啮,咬或缺口之意。米啮名
意指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化雨冷降,如不断地咬缺一般。理由髓孔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小部分循胆经下传悬厘穴。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6 悬厘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
[名解]
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悬厘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
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
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悬厘。
手足少阳阳明之会。在本穴汇集的气血当中,既有手少阳的上行之气又有足阳明的下行之气
,故本穴为手足少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循胆经下传曲鬓穴,小部分飘散于天之中部。
[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7 曲鬓 足太阳少阳之会。
[别名] 曲发。
[穴义] 胆经经所在此化雨而降。
[名解]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
温热。曲鬓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
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曲鬓。
足太阳少阳之会。本穴虽为胆经之穴,但其气血的运行变化是受膀胱经外散的寒湿之气而表
现为冷降收引,故为足太阳少阳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由天部冷降后化为地部经水。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8 率谷
[别名] 蟀谷,率骨,率角,蟀容。
[穴义] 胆经的阳热之气在此吸吸湿冷降。
[名解] 率谷。率,古指捕鸟的网或带领,用网捕鸟时网是从上罩下,此指胆经的气血在
此开始由阳变阴。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率谷名意指胆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后化为阳气而上
行天之上部。本穴物质为曲鬓穴传来的弱小凉湿水气,吸热上行至本穴后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
最高点,水湿之气开始吸湿并发生冷降的变化,如捕鸟之网从高处落下一般,故名率谷。蟀谷
、率骨、率角、率容名意与率谷同。其中,蟀通率,骨指穴内气血表现出肾水的收引特性,角
指本穴位于耳角部位,容则指本穴容纳外部传入穴内的寒湿水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
[功能作用] 收降湿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 天冲
[别名] 天衢。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胀散并冲于经穴之外的头之天部。
[名解]
1)天冲。天,天部气血也。冲,气血运行为冲射之状也。天冲名意指胆经经气吸热后胀散并
由本穴冲射于天之各部。本穴物质为率谷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传入之热,
水湿之气胀散并冲射于胆经之外的天部,故名天冲。
2)天衢。天,天部气血也。衢,指四通八达的道路或树枝交错而出之貌,此指穴内气血向外
的输出状态。天衢名意指胆经气血由此向天之各部传输。理同天冲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由穴内输向天之各部。
[功能作用] 益气补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0 浮白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
[名解] 浮,飘浮也。白,肺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湿云系。浮白名
意指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化为温热之性的水湿云系。本穴物质为天冲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
后风气势弱缓行,散热吸湿后化为肺金之性的温热水气,如同云气飘浮于天部,故名浮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循胆经下行头窍阴穴。
[功能作用] 清热除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1 头窍阴
[别名] 窍阴,枕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名解]
1)头窍阴。头,指穴处的部位在头部。窍,孔穴、空窍之意。阴,指穴内物质为阴湿水气。
头窍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浮白穴下传的水湿云气
,在下行本穴的过程中,水湿云气不断散热吸湿,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下部的滞重水湿云气,
天之上部如同空窍一般,故名为头窍阴。
2)枕骨。枕,睡眠时头部的最低点也,此指本穴所在的部位。骨,肾主之水也,此指穴内气
血为润下特性的寒湿水气。枕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枕骨部位化为了天之下部寒冷特性的水湿云
气。理同头窍阴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
[运行规律] 冷降并循胆经下传完骨穴。
[功能作用] 降浊去寒。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12 完骨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水液。
[名解] 完,完全、全部也。骨,肾主之水也。完骨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完全冷降为地部
水液。本穴物质为头窍阴传来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天部的寒湿水气全部冷降为地部的水液,
故名完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水液。
[运行规律] 由地部向颈项下部散流。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泻之灸之,热则补之或水针。
13 本神
[穴义] 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
[名解] 本,人之根本也,气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神,在天为风也,指穴内
物质的运行为风气的横向运动。本神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冷凝水湿在此汇合后循胆经传输。本穴
因其位处头角上部,为人之外侧,在人体坐标系中它和头顶的百会穴一样皆处最高最外位置(
本神与百会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顶)。由于胆经无循经传来的气血交于本穴,穴内气血
处于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湿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纯为天部之气,且其运行为横向
下传阳白穴,故名本神。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 进一步吸湿冷降并下传阳白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久留针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14 阳白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阳白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
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阳白
。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
,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生气壮阳。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5 头临泣
[别名] 临池。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
[名解]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
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头临泣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
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
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头临泣。临池名意与头
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化雨冷降归地,小部分吸热后循胆经上行目窗穴。
[功能作用] 降浊升清。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16 目窗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至荣、至宫。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
1)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目窗
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
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目窗。
2)至荣。至,最也、极也。荣,植物的茂盛之状,此指穴内的阳热风气充实饱满。至荣名意
指胆经气血在此为充实饱满之状。理同目窗名解。
3)至宫。至,最也、极也。宫,古代房屋的通称,又有屏障之意,此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
外之气。至宫名意指穴内气血为饱满的卫外阳气。理同目窗名解。
4)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饱满的阳热风气,它一方面循胆经上行正营穴,另一方面则
上行并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一是循胆经上行正营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补气壮阳。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7 正营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胆经的阳热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名解]
1)正营。正,正当也。营,军队驻扎的营地,有建设、营救之意。正营名意指胆经的阳热风
气在此散热缩合并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目窗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
散热缩合并化为阳气,阳热风气没有因冷缩而变为寒湿之气,本穴起到了正当维持天部气血运
行变化的作用,故名正营。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随着穴内气血的收引变化,阳维
脉的气血亦汇入穴内,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吸湿冷降循胆经下传承灵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8 承灵 足少阳阳维之会。
[穴义] 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
[名解]
1)承灵。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承灵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
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
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承灵。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吸湿冷降,阳维脉满溢之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穴为
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散热吸湿冷降并交于脑空穴。
[功能作用] 吸湿降浊。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19 脑空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颞颥。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
[名解]
1)脑空。脑,首也,首为阳、尾为阴,此指穴内的天之上部。空,空虚也。脑空名意指胆经
经气在此冷降归地,天部气血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承灵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
湿之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穴内的天部层次气血为空虚之状,故名脑空。
2)颞颥。颞颥皆指颅骨之一,此指穴内气血为寒湿水气,其运行变化亦为润下特征的冷降变
化。理同脑空名解。
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为云化雨降,阳维脉的满溢阳气随之汇入穴内,故本
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降水云气。
[运行规律] 大部分水气化雨冷降,小部分水气下传风池穴。
[功能作用] 降浊分清。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0 风池 足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热府。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
[名解]
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风池
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外部
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
理同风池名解。
3)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传输胆经,同时亦输向阳维脉所在的天部
层次,故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输向头之各部及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壮阳益气。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 肩井 手少阳阳维之会。
[别名] 肩解,膊井。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
[名解]
1)肩井。肩,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
部。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
之地部,故名肩井。
2)肩解。肩,指穴在肩部。解,散也。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本穴物质
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
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般,故名肩解。
3)膊井。膊,膀子,大肉块之意。井,地部孔隙也。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
渗入脾土肌肉之中。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最高点,脾土中的水湿
容易渗流外出,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少,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不断
地渗入其中,故名膊井。
4)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气血主要集中在地之表部,天部层次气血因而处
于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故本穴为手少阳
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化雨冷降,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二是渗入穴内
的脾土之中,三是溢流穴外。
[功能作用] 疏导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2 渊腋
[别名] 泉液,涧渊。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
[名解] 渊液。渊,深渊也。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腋部也。渊腋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
在此循胸侧肋部从上落下。本穴内物质为肩井穴溢流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水液在地球
重力场的作用下由胸侧上部直落腰侧下部,经水如同落入无底深渊一般,故名渊腋。泉液、涧
渊名意与渊腋同。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大部分经水由胸侧上部流落胸侧下部,小部分气化之气横传辄筋穴。
[功能作用] 排泄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导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人体何以胸侧部位肌肉组织不够丰满?其原因就在于胆经渊腋穴的下行经水及脾
经大包穴的下行经水冲涮了地部的脾土物质之故。
23 辄筋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
[名解]
1)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
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
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
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明亮之意。神光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
冷降,天部气血虚少并变得明亮清晰。理同辄筋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
[运行规律] 冷降缩合由天部归于地部。
[功能作用] 收引寒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 日月 胆募。
[别名] 神光。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名解]
1)日月。日,太阳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
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2)神光。神,与鬼相对,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光,光明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
。神光名意指天部的冷收水气由此汇入穴内。本穴物质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
天之人部,天之上部的水湿因本穴气血的收引特性而汇入穴内,本穴气血如同来自神所处的天
之上部,故名神光。
3)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
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功能作用] 收募胆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25 京门 肾募。
[别名] 气府,气俞。
[穴义] 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
[名解]
1)京门。京,国都也,人与物的聚集、集散之所,此指穴内物质所处为地之上部。门,出入
的门户。京门名意指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日月穴传来的冷降水气,至本
穴后,水湿之气进一步散热冷降而成为天之下部的寒冷降水云系,本穴如同地之上部水湿云气
的聚散之所,故名京门。
2)气府。气,气态物也。府,府宅也。气府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之气。理同京门名解。气
俞名意与气府同。
3)肾经募穴。本穴为天部寒冷水气的聚集与降落之处,降地后的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
地之地部,也就是交于肾经的体内经脉,本穴有募集肾经水液的作用,故为肾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寒冷水气及水气冷降的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寒冷水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地部经水则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天部水湿,募集肾经水液。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多灸,热则水针或深补浅泻。
26 带脉 足少阳带脉之会。
[穴义] 胆经经水在此环腰带而行。
[名解]
1)带脉。带,腰部的环带区域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带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环
腰带而行。本穴物质为京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由地部环腰而行,气血所过路径如人
之腰带,故名带脉。
2)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既为足少阳胆经之穴又为带脉之穴,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运行规律与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有直接关系。当人体处于直立或坐时,穴内经
水由维道穴出带脉并流向腿足下部;当人体躺卧时,穴内经水循带脉由躺卧的高位之处流向低
位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是从腹部流向腰部并由膀胱经将富余的经水经上、次、中、下此八髎穴
导入体内)。
[功能作用] 约束诸经水液。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注] 《难经•二十八难》曰:“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根据本段经文所言及上
面所作的穴位解析,我们知道带脉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经水。带脉的特征是“回身一周,如束带
然”,其功用则为“约束诸经”,那么带脉气血的回身一周其动因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约束
诸经的呢?如果说,人体经脉的上、下方向行走路线是在
敲打胆经的正确位置图
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之简称。
足少阳胆经穴位图
http://www.dce128.com/jt-dce/dce/dcre/djtx.html
什么体质的人能敲胆经
最简单的是用手 手握空拳直接在胆经上敲打
狼牙棒
敲打胆经一直敲好吗
对,用手。手握成拳头,用指关节那里去敲。敲大腿外侧,比较方便是沿着裤缝敲。从膝盖到大腿根部均分成四段,每敲4下算一次,敲五十次换腿。ps:晚上23点到1点气血入胆经,不要敲。
你是要减肥吗?我敲下来觉得效果还不错,小腿也可以敲,也是侧面。敲完了第二天看就笔直了不少。因为敲胆经是为了排毒,所以你觉得可以了不敲也没有关系,不会反弹的。坚持下去是不错的养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