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有望成中药材大品种
如今,新疆、内蒙古、甘肃等省区沙漠已接种肉苁蓉300万亩,每年产出肉苁蓉药材8500吨,彻底解决了肉苁蓉药用资源短缺问题,保障了临床用药和200多个中成药和保健产品的原料供给,并为肉苁蓉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大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4月24日,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在第十二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中药材学术研讨会上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2026年肉苁蓉有望成为年产值超过500亿元的中药材大品种”。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屠鹏飞。杨力 摄
肉苁蓉,是一种沙漠寄生植物,入药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具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等功效,药用价值很高,被称为“沙漠人参”。但由于分布于大漠,资源调查和样品采集都相当困难,早期中药界对肉苁蓉的研究几乎空白。
1990年,正在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屠鹏飞将这种冷门植物作为科研对象。潜心大漠30余年,他不仅阐明了肉苁蓉的寄生原理,首次建立了种子在离开寄主根的条件下进行萌发的方法,开启了肉苁蓉人工种植的历史,还证实了和田地区及新疆南疆广泛分布的管花肉苁蓉的药用价值。
“我国有肉苁蓉属植物4种,分别为荒漠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和沙苁蓉,可用于药用的为荒漠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屠鹏飞教授介绍,“荒漠肉苁蓉最早作为药材使用和较早收入《中国药典》。管花肉苁蓉由于没有收入《中国药典》,不能作为药用,销往内地各省,常被作为假药销毁。1991年5月,我们经过研究发现管花肉苁蓉的化学成分、药效作用和安全性与药典收载的肉苁蓉基本一致,且有效成分苯乙醇苷类成分明显高于荒漠肉苁蓉。2003年,便提出将管花肉苁蓉作为肉苁蓉来源收入《中国药典》,2004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专家讨论通过将管花肉苁蓉收入2005年版《中国药典》”。
进入《中国药典》相当于确立了管花肉苁蓉作为中药材使用的合法地位,这不仅使南疆的“杂草”变成了名贵的“良药”,也为管花肉苁蓉的大面积栽培和南疆发展肉苁蓉生态产业奠定了基础。
屠鹏飞教授团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还积极开发新产品,成功利用管花肉苁蓉开发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苁蓉总苷胶囊”和“松果菊苷片”等。
“肉苁蓉药用资源已经解决,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下游产品开发与产业化”,屠鹏飞教授说,“目前荒漠肉苁蓉已收入食药同源中药材试点品种目录,这对荒漠肉苁蓉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管花肉苁蓉仍然没有收入食药同源中药材目录,将严重影响新疆南疆各地区的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因此,急需将管花肉苁蓉收入食药同源中药材品种目录,为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