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肺炎怎么分清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支原体的一种类型。支原体是无处不在的,它是目前发现的可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现在人类发现了超过120种已命名的支原体,并且已从人类分离出13种支原体、2种无胆甾原体和1种脲原体。但只有4种已确定为人类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解脲脲原体。由于肺炎支原体相对而言是容易引发肺炎的,所以被命名为“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
不同支原体引发的疾病不一样,肺炎支原体是人类呼吸道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最常见原因,除此之外,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以引发溶血、皮疹、关节受累、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疾病等,而且即使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人体也不一定会出现感染症状,有研究表明: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健康儿童肺炎支原体携带率为约21.2%。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意味着患了肺炎,爸爸妈妈们不需要谈虎色变,无论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哪一种疾病,都是有应对措施的。
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中,无肺炎的患者比有肺炎的患者要多很多。
大多是上呼吸道感染。
同病毒感染性上呼吸道感染一样,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咽痛,头痛,疲劳乏力等。
体格检查方面除了咽部充血外,还可能发现鼻窦区压痛、鼓膜充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般不需要实验室检查。
应以对症处理为主,不建议对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治疗,关于抗生素治疗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的益处,目前尚未在儿童中进行充分研究。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引发的肺部感染。
5岁以上儿童发病率较高。2015年的一项人群监测研究调查了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现8%的儿童中(<18岁),肺炎支原体是检出的唯一病原体。随着年龄增长,肺炎支原体致病的比例不断增加(<2岁:2%;2-4岁:5%;5-9岁:16%;10-17岁:23%)。而日本呼吸学会指南中描述大于6岁患儿社区感染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更是高达62%。
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和咳嗽。最初大多呈阵发性干咳,少数有黏痰,偶有痰中带血丝,咳嗽会逐渐加剧,个别患儿可出现百日咳样痉咳,病程可持续2周甚至更长。婴幼儿症状相对较重,可出现喘息、气促和呼吸困难。还可出现包括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临床表现。
胸部听诊在早期可能没有任何异常发现,后期可能出现散在的湿啰音、哮鸣音或两者皆有。
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还可出现血小板增多;血沉可能升高,有报道沉降率越高提示肺部疾病越严重。
实验室确诊比较困难,患儿咽喉部、鼻咽部、胸水或体液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是诊断的可靠标准,但需要时间长,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建议对住院患儿进行鼻咽和喉部(检查肺炎支原体)标本及胸腔积液使用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法的分子检测,结合血清学检测抗体,两者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肺部体征不明显,临床上如怀疑肺炎支原体肺炎应及时胸部X光检查,婴幼儿多表现为间质病变或散在斑片状阴影,年长儿则以肺实变及胸腔积液多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与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是目前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四环素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同样保持着强大的抑菌作用和临床疗效,但可引发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不良反应,应用于8岁以上患儿。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重症及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可遗留肺结构和/或功能损害,如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肺纤维化等,需进行长期随访。